欢迎你来到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日常 > 正文

六西格玛精益管理(精益六西格玛改善措施)

2024-01-14 19518 0 评论 工作日常


  

本文目录

  

  1. 简单解释下精益和六西格玛管理的区别
  2. 精益六西格玛管理目标是什么
  3. 精益、六西格玛、TOC有什么关系

一、简单解释下精益和六西格玛管理的区别

六西格玛是质量管理工具和手段,六西格玛管理专家彼得S.潘德认为,六西格玛是一种综合的管理法,通过它获取、维持和扩大公司的成功。它需要对顾客需求进行分析,改进管理,发明新的业务流程。当前我们集团正在着手实行和推行6西格玛管理,以进一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竞争力,2011年9月5日-9月9日,我有幸参加了集团公司组织的精益六西格玛质量管理的学习培训,这次培训使我感触很深,受益匪浅,对自己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管理水平等都有进一步的提高。对于六西格玛在我以往的学历教育中早已认识过,因此在参加培训之前认为它不外乎是一个质量统计测量标准,是用来描述某一质量特性的正太数据离散程度和反映该质量过程控制能力的一个统计指标。但是通过培训,认识到它不仅是一个统计测量标准,更是一种质量管理方法、一种业务策略和经营哲学。

  

首先,总结一点本次培训对精益生产管理方式及其核心还有对六西格玛管理的初步认识:

  

精益生产管理方式,是一种以顾客需求为拉动,以消灭浪费和快速反应为核心,使企业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佳的运作效益和提高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其核心就是精简,通过减少和消除产品开发设计、生产、管理和服务中一切不产生价值的活动(即浪费),缩短对客户的反应周期,快速实现客户价值增值和企业内部增值,增加企业资金回报率和企业利润率,从而改善企业管理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20世纪 60年代,日本从美国引入了质量控制的思想,先后多次邀请美国著名质量管理大师戴明、朱兰等去日本传授质量管理思想,同时日本组织认真学习,开创性的实施,使产品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日本产品凭借过硬的品质,从美国人手中抢占了大量的市场份额,美国的摩托罗拉公司在同日本组织的竞争中,先后失去了收音机、电视机、半导体等市场,到了1985年公司濒临倒闭。面对残酷的竞争和严峻的生存形势,摩托罗拉公司痛定思痛,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摩托罗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其产品质量比日本组织同类产品的质量差很多”。公司高级领导层决定向日本组织学习,以全面提升产品品质。当时,根据休哈特的理论,质量水平达到三西格玛最为经济科学,包括日本组织在内的组织一般都把三西格玛水平作为追求的目标。为了减少质量波动,显著提高产品质量,摩托罗拉公司雄心勃勃地提出了产品质量要控制在6σ水平上,这就是六西格玛管理方法的由来。

  

六西格玛管理是一项以数据为基础,追求几乎完美的质量管理方法。西格玛是一个希腊字母σ的中译音,统计学用来表示标准偏差,即数据的分散程度。对连续可计量的质量特性,用“σ”度量质量特性总体上对目标值的偏离程度。几个西格玛是一种表示品质的统计尺度。任何一个质量管理过程或工作程序流程都可用几个西格玛表示。六个西格玛可解释为每一百万个机会中有3.4个出错的机会,即合格率是99.99966%;三个西格玛的合格率只有93.32%,六西格玛的管理方法重点是将所有的工作作为一种流程,采用量化的方法分析流程中影响质量的因素,找出最关键的因素加以改进从而达到更高的客户满意度。尽管六西格玛基于统计学上的正态分布,六西格玛质量水平要求百万缺陷机会中的缺陷数(DPMO)不超过3.4(或过程能力指数CP≥2.0,CPK≥1.5)但现在六西格玛的概念已经完全超出其统计含义,它已经不仅是一种质量目标,更重要的是,它已经成为一种理念、文化和方法体系的集成。

  

六西格玛管理是一种类似于QC的质量管理方法,只是不同之处在于:QC是由日本人倡导实践,结合PDCA循环,组织企业基层人员参与,对改进企业产品或服务质量、降低成本进行小改小革的一种质量管理方法,提倡企业团队文化;而六西格玛则是由美国人提出并实践的,认为对企业经营或产品质量有重大影响的是企业关键的少数人,是基于以项目为驱动力的质量管理方法,提倡精英文化。六西格玛改进的所有活动都通过项目来实现,项目团队的成员包括倡导者(champion)、资深黑带(master black belt)、黑带(black belt)、绿带(green belt)及相关人员。由于许多六西格玛项目涉及企业的多个职能部门,因此六西格项目的成功推进需要打破职能部门壁垒,倡导跨部门合作。六西格玛管理方法的实施是以项目为基本单元,通过一个个项目的实施来实现质量改进,并为企业带来财务收益。通常项目是以黑带为负责人,牵头组织项目团队通过项目成功完成来实现产品或流程的突破性改进。

  

其次,结合这次培训研究,对精益六西格玛(绿带)质量管理培训学习内容简述如下:

  

六西格玛质量含义:质量特性满足顾客需要的前提下兼顾利益和成本,避免缺陷并且缺陷率为3.4PPM。

  

六西格玛的基本原则:⑴以顾客为向导;⑵基于数据驱动的决策方法;⑶以过程改善为手段;⑷以预防为主的管理方法;⑸实行无边界运作的合作模式;⑹追求完美,但容忍失败。它是一种战略决策和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西格玛赋予了企业的经营哲学,它能够机智灵活地运用事实和数据,通过关注客户,流程管理和改进来获得持续成功。六西格玛改进流程主要通过提高流程的能力来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具体做法为:专注于重要业务流程和重要客户,介定顾客驱动的“关键质量特征(CTQ)”,继而基于顾客的要求测量流程当前表现,通过量化流程中输入和输出的关系来确定和改善对流程输出有重要影响的输入因素,制定控制体系来维持流程的新水平,最终寻找机会把学到的六西格码知识应用在其他流程上。六西格玛关注消除流程的变差来提高流程的稳定性。六西格玛认为,缺陷的根源是流程变差:原材料特征的波动、机器状态的波动、员工操作方法的不一致、环境的波动、工艺的变化等因素会直接导致不确定的交期、劣质成本(COPQ)、客户满意度下降,从而导致缺陷。六西格玛充分利用数据和事实来改善流程,首先应用数据来量化流程的输入和输出;其次利用数据验证改善措施的有效性;最后充分利用数理统计学工具来分析数据。

  

二、精益六西格玛管理目标是什么

由于精益六西格玛管理始于顾客,它的目标很明确——消除任何不满足顾客需求的东西。在精益六西格玛的词典中,任何不满足顾客需求的都被称为缺陷。所以假如你向顾客承诺3天完成,但是你却花了3.5天,这就是缺陷。如果你下了订单却输错了产品号码,这也是缺陷。假如你生产灯泡但是灯丝却烧了,这同样是一种缺陷。

  

在你开始实施精益六西格玛管理的时候,面临的一个挑战就是定义和度量这些缺陷。例如假如你发现你的顾客需要热情的服务,你如何确定他们是否得到了,需要深深记在脑海里就是你产品和服务的哪些地方对于顾客来说是最重要的,然后再找出一种方法来确定你是否满足了这些需求。假如没有,你的过程中就可能正在产生缺陷。

  

精益六西格玛管理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要求就是保持你的产品、服务以及国产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因为顾客希望一直能获得满意的产品和服务。假如你无法保证提供给顾客一直让他们满意的产品和服务,他们会离你而去。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理解顾客需求,因为我们也都是顾客。作为顾客,我们的需求与公司顾客的需求一致:质量、速度和低成本。当我们订购了一件产品或服务的时候,我们希望尽可能快地得到产品(速度)、没有失误(高质量)、价格尽可能的低(低成本)。

  

在开始学习精益六西格玛管理之前,很少有人能够认识到:如果我们不同时从这三个方面入手,我们不可能真正达到高速度、高质量、低成本的目标。

  

1、一个产生诸多缺陷的过程无法保持它的快速。所以高质量才使速度成为可能。

  

2、一个进展缓慢的过程容易产生缺陷(低质量)。对某些人来说,这听起来没有什么道理——如何人们的工作速度缓慢不是会产生更少的缺陷吗?这里的关键是我们所关注的是整个过程的速度,而不是单个的人或机器的工作快慢。

  

请从头到尾地回顾一下你工作过程中的所有环节。实际的工作实际有多少?等待的时间由多少?大量的研究案例显示,工作等待的时间占了很大的比例。这些花在等待上的时间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在那些原材料已经堆积到天花板的工厂里。在服务领域,你同样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糟糕的事情往往是在等待中发生的。在制造业,原材料可能会因此而过期或损坏。在服务业,信息可能会因此而失去时效性。

  

教训是什么?如果你要得到最高质量,你必须做好那些能提高速度的事情(意味着“消除耽搁”)。

六西格玛精益管理(精益六西格玛改善措施)

  

3、低质量和慢速度使得过程——服务和产品——昂贵。比如,假如你有任何形态的库存——产品或材料或者信息或是顾客订单,这就意味着你的公司有已经花钱开发但未完成的工作,这一工作还没有得到顾客购买。所以要提供最低的价格而且还要盈利的唯一的办法就是改进质量和速度。

  

正是由于这样的联系,精益六西格玛才提供了比其他改进的方法更大的优势。传统上,我们叫做“六西格玛”的方法对于质量的关注要比对速度多些。而这种以“精益”闻名的方法对于流程和速度的改进要好于对于质量的改进。而两者的结合就变成了强有力的改进工具。

  

三、精益、六西格玛、TOC有什么关系

精益、六西格玛、TOC有什么关系?

  

精益管理的理念是源于日本丰田生产体系的一整套科学管理模式。20世纪50年代,大野耐一在学习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流水线生产作业方式后,通过进一步改进创立了丰田生产方式。1990年,麻省理工学院的国际汽车计划项目在对14个国家的90多家汽车厂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将丰田生产方式正式定义为精益生产。此后,精益生产方式广泛用于传统制造业,詹姆斯P.沃麦克于1996年进一步归纳了精益生产所包含的新的管理思维。随着精益方法在制造行业的应用,制造商们逐渐了解到精益方法不只是一种生产体系,它还是一种商业体系,囊括了将一件产品投入市场的所有方面,包括设计、供应商管理、生产以及销售。因此,精益方法最终在汽车制造业之外传播开来。近年来,“精益生产”理论又被延伸至经营活动全过程,变为“精益管理”。

  

六西格玛旨在通过识别和消除缺陷的原因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制造和业务流程的波动来提高流程的产出质量,是一套致力于过程改进的技术和工具。最初的六西格玛是由摩托罗拉的BillSmith提出,其目的是为了以更低的成本生产出质量更好的产品。在JackWelch的领导下,通用电气在上世纪90年代成功地应用六西格玛质量管理方法。之后,许多著名的跨国公司开始效仿,实施六西格玛的公司数量呈指数增长,包括IBM、ABB等世界500强企业。六西格玛可以从统计、质量和企业流程三个角度来理解其含义,从统计学的角度来看,六西格玛表示六倍标准差;从质量角度来看六西格玛表示每百万个产品的不良率小于等于3.4,即最多有3.4个不合格,合格率为99.99966%,;从企业流程角度来看,六西格玛指每百万个机会中缺陷率或失误率小于等于3.4。

  

TOC理论是Eliyahu M.Goldratt在他1984年出版的题为《The Goal》的书中介绍的整体管理哲学,由于该著作的畅销,TOC理论被快速传播到世界各地,被翻译成26种语言,销量超过五百万册。在工厂、公司以及其他组织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不平衡的能力,总是存在一个约束或瓶颈限制着整个系统的性能,TOC理论是一种聚焦于甄别和突破系统约束,从而提高限制系统总体性能的管理方法。

  

总之,精益管理、六西格玛和TOC理论是工业工程学科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帮助企业改善管理的重要方法论,如表1所示,精益管理的核心是消除浪费,它关注的是系统的流;六西格玛的核心是减少波动,关注的是系统中导致缺陷的问题;TOC理论的核心是管理瓶颈,关注于发现并提高瓶颈,最终实现系统整体性能的提升。


复制成功